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技术协会 > 科学家精神 > 正文
壹志嘉树,不负韶华——记“橘子先生”周常勇
发布时间:2023-08-29 13:38:47   作者:刘蕾   审核:李雪梅 编辑:孔令湫   浏览次数:

 

近期,在中国科协学风传承行动的支持下,西南大学科协开展学风传承讲述西南大学科学家故事系列活动,号召全校师生深入学习宣传周常勇科学研究事迹,大力弘扬周常勇科学家精神。


周常勇,男,湖南安仁人,西南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柑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柑桔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特支计划领军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重庆市英才计划优秀科学家及两江学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主要从事分子植物病理学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等国家级及省部级重点项目20余项,发表SCI论文100余篇,编著和参与编著书籍5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项。


言传身教,树人为农

壹志嘉树,修远求索,是每一个柑橘人的精神。周常勇从学生时代决定学农,就确立了要在农学研究上做出一番成绩的初心。1986年,他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植保系,19901997年业务考评连续8年荣获优秀。1997年,获澳大利亚国际农业研究中心的奖学金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攻读病理学博士学位,毕业时获澳大利亚伊丽莎白.麦克阿瑟农业研究所突出贡献奖。本世纪初周常勇学成归来担任植保室主任,放弃其他高薪单位,毅然从柑桔所老一辈手里接过接力棒。面对当时所里人才流失严重、发展经费拮据、研究平台建设滞后等诸多问题,他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促成了国家柑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0多个科技创新平台的建立先后获得国家特支计划、新世纪百千万人才等人才称号,带领的团队先后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和农业农村部创新团队。

言传身教,授科学科研之方法,周常勇用一言一行影响着每一位学生。先后指导培养博士后10名,博士40余名,硕士50余名。对待他的学生,他耐心引导,循循善诱。尽管他平时有各类会议主持以及产区病害调研等多项事务,但他对学生的培养是尽心尽力,熬夜给学生改毕业论文是常有的事。周常勇认为做研究,就要立足产业,切实去解决一些卡脖子的问题他鼓励学生做一些生产上的研究,同样也在科研兴趣上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1.周常勇研究员指导学生做分子检测试验

润物无声,延学术严谨之良风周常勇在给学生修改毕业论文时,小到一个标点符号,大到整个学位论文的逻辑与框架,他都细细批注。在他的影响下,许多学生继续在农业相关岗位上发光发热,其中更不乏国家级青年人才和各类省部级人才。


研经钻坚,力争人先

柑橘是世界上第一大水果,柑橘黄龙病及多种病毒病的危害极大阻碍了产业的健康发展。周常勇带领团队成员深入调研各产区病害发生分布情况,加快病原致病分子机制的攻坚进程,构建并全国应用良种无病毒三级繁育体系,有效降低了各类病害对柑橘产业的危害。

2002年,周常勇在重庆率先构建可防止病害蔓延的三级繁育体系。柑橘繁育需要用到容器苗(用特定容器培育的果树幼苗)周常勇说以前,美国一株无病毒容器苗的售价是15-20美元,后来我们不仅将洋技术本土化,还把容器苗单价降到了人民币5-7元。于是,周常勇团队建议由政府进行补助,降低容器苗的售价。补助后的容器苗和露地苗相比价格差不多,外形比露地苗更粗壮,农民自然愿意购买,这才使得无病毒容器苗渐渐推广开来。后来,为了保障市内柑橘用种安全,重庆市政府将无病毒容器苗列为新发展项目区指定用苗,无病毒容器苗得以在全市柑橘百万吨工程项目中推广。

2006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重庆考察时指示:把库区柑橘规划好,做成大产业。柑橘被重庆市确定为重点发展的优势农作物,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周常勇建议,开展无病毒容器苗的补贴政策试点并配合政府在重庆建设全国首个柑橘非疫区,为鲜销柑橘出口拿到免检通行证,得到温家宝总理的批示。2007年,重庆启动建设我国首个柑橘非疫区,周常勇作为首席专家,带领团队为非疫区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为重庆柑橘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作为国家柑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主任,周常勇在攻克无病毒良种苗木繁育体系技术以外,还围绕着危险性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柑桔病害致病分子机理以及柑桔病原的流行与进化等多个方向展开研究。其中柑橘黄脉病在我国的发现与分布就得益于团队连续多年对全国柑橘产区病害的检测。在确定病原种类之后,他带领团队构建该病毒的侵染性克隆载体,制备单克隆抗体以研究其致病机理,并参照黄龙病防控三板斧制定黄脉病防控措施,将安岳50多万亩及周边潼南20余万亩柠檬产业的损失降到最低。另自2011年以来,带领团队技术支撑解决了万州15万亩红橘突发褐斑病问题,病害率由初期九成染病控至低于一成,品质效益双获丰收,此场危机的解决成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最受当地果农赞许的实际案例之一


2.柑桔良种无病毒三级繁育体系构建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十二五以来,周常勇的团队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行业公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260余项,新增项目经费1.4亿元;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5项,编著著作9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项4项。

 

 攻坚克难,砥砺前行

壹志嘉树,肩柑橘事业发展之繁盛。在全球柑橘种植中,黄龙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可防可控,但目前还不可治,严重爆发时,会使大片柑橘林趋于毁灭。我国柑橘产业也深受黄龙病困扰,据统计,黄龙病每年会给我国柑橘产业造成数十亿元的损失。面对柑橘黄龙病这一世界性难题,周常勇带领团队攻坚克难,以柑橘苗木三级良繁体系促成重庆建成首个柑橘非疫区,牵头组建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全国协同创新联盟,构建了我国柑橘黄龙病分区治理技术体系,推进黄龙病等疫病防控的全国科研协作、技术创新,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防控黄龙病最成功的国家。




                                                        3.为周常勇研究员一行赴赣州调研柑桔黄龙病防控

周常勇心系中国柑橘产业发展壮大,作为首席专家组织编制了《全国柑橘非疫区建设规划》以及多个主产区的柑橘产业发展规划。


放眼世界,国际交流

作为国际柑橘病毒学家组织唯一的亚洲籍主席,周常勇多次参加并主持多项国际会议。尤其是2016年他带领团队承办第二十届国际柑桔病毒学家组织大会,与全世界各个国家的柑橘病害研究人员一起探讨,介绍并分享了中国柑橘病害防控尤其是黄龙病防控的案例与经验。也多次带队去巴西、美国等多个国家的柑橘产区调研考察,就中国防控黄龙病的成功案例与之交流。

周常勇是一名柑橘专家,也是一名共产党员,他常年带领团队奔走在病害防控一线。为了让果农能更好地理解病害防控知识,周常勇将自己老师赵学源研究员等老一辈专家提出的三项基础防控措施,形象地称为病害防控三板斧:即及时砍病树、用无病苗木补种、大面积集中连片防木虱。此举推广后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减少了病害造成的损失。

图4.国家柑橘优势区域黄龙病综合防控协同创新联盟

美国佛罗里达州近100亿美元的柑橘产业因黄龙病毁损2/3,而中国赣州落实好三板斧防控措施,保住了3/4的柑橘产业,这就是成功。周常勇自豪地道,曾有两批巴西专家来中国学习借鉴黄龙病防控的三板斧,他们将三板斧在当地推广后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流金岁月  修远求索

修远求索,担学术研发进步之兴荣。每年春天,周常勇都会带着团队的年轻老师和学生到各地柑橘基地,查看柑橘长势情况,观察柑橘生长的海拔、土地湿度等外部情况,指导当地柑橘病虫害防治、除草施肥等重要环节,宣讲“柑橘黄龙病防控形与对策”,将科技成果切实运用到产业发展上。并鼓励大家坚定发展信心,育好柑橘、管好柑橘,让柑橘产业真正成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乡村振兴抓手产业。

如今,周常勇仍虚怀若谷,从实验室到产区几乎处处可见他忙碌的身影,带领他的团队砥砺前行,积极探索产业高质量与融合发展、美丽乡村建设与振兴的中国之路在果树领域为我国科技创新添砖加瓦,做一名万千果园里的橘子先生

 

 

 

Copyright © 2021 西南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10及以上版本或火狐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以获得最佳浏览效果
渝ICP备05006217号
地址: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西南大学南区行政楼一楼    联系电话/传真:023-68251230    邮编:400715


扫码关注「科技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