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技术协会 > 科学家精神 > 正文
“远拓荒芜,造福黎民”——科学家精神进校园系列活动之袁道先
发布时间:2024-04-16 17:53:32   作者:杨加生、任诗月、任诗月   审核:段有德 编辑:张君   浏览次数: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未来科学教师联盟弘扬科学家精神一直在路上。2024年4月12日下午,在重庆市北碚区锦林小学举办了本年度“科学家精神进校园”系列活动第三站。该校400余名师生参与了本次活动。

该系列活动是在中国科协“惠民兴县”科技志愿服务试点项目支持下,由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主办,区科协、西南大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西南大学未来科学教师联盟和北碚区状元小学联合承办。

本次科普宣讲会主题“远拓荒芜,造福黎民——‘科学家精神进校园’之袁道先”由袁道先院士宣讲团队王予之同学主讲,带领锦林小学的学生们一起走进袁道先院士的科研世界,听他的科研故事,品科学家精神的深刻内涵。

听一听 袁道先院士的故事

“国家需要什么,我学什么”,这是袁道先院士填写高考志愿时坚定的内心,他心怀祖国,矢志不移,从此开始了在岩溶地质领域70年的深耕;他永葆初心,砥砺前行,从不轻言放弃,他总是说:“野外勘察工作是有危险的,但也是有趣的。”他心系民生,造福百姓。为了解决岩溶区百姓的吃饭问题,他双管齐下,一方面将学术理论应用于扶贫实践;另一方面向政府提出保护建议。他甘为人梯,桃李满园,为了让岩溶研究事业后继有人,他组建团队,建立实验室,创设野外基地,编写教材,坚持授课,指导论文。直到现在,他还亲自带领学生参加野外地质实习!

讲一讲 袁道先院士的科学家精神

当主讲人王予之引导同学们深入思考袁道先院士身上所体现的科学家精神时,现场气氛顿时变得热烈起来。同学们纷纷举手,表达他们对这位杰出科学家精神内涵的理解和感悟。有的同学说道:“我们应该学习袁道先爷爷不求钱多,宁愿让自己生活苦一点,也要为国家做贡献的精神”。还有同学谈到:“袁道先爷爷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应该学习袁道先爷爷无私奉献的精神。”




 

试一试 测定水的酸碱性

水,是岩溶的形成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让同学们能够更直观地感受袁道先院士的科研过程,宣讲团队还带领同学们做了一个判断水酸碱度的小实验。酸性的溶液遇到甲基橙(酸碱指示剂)会变为红色,看到颜色变化的同学们兴趣高涨,亲身体验到了科学的无穷魅力,从而对袁道先院士所代表的科学家精神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人生不知足,奔驰竟朝夕。”宋代王之道的这两句诗用以形容袁道先院士可谓恰如其分。虽然已年逾八旬,满头银发,但袁道先院士仍然时刻站在世界岩溶研究的最前沿。袁道先院士用他的人生经历,为我们诠释了科学家精神的真谛。

展一展 用橡皮泥制作地下河模型

为了使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袁道先院士的科研历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主讲人王予之鼓励同学们在课下用橡皮泥制作地下河环境的模型,并在作品完成后,拍照发送到宣讲团邮箱:xndxwlkxjslm@163.com

本次宣讲活动让同学们了解对我国科研事业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的同时,也使同学们感受到了科学家的精神内涵,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与科学探究的兴趣。

接下来,“科学家精神进校园”系列活动将继续深入重庆市的中小学,通过讲述科学家的生平事迹,让中小学生们深刻领会科学家的伟大精神。我们期待通过这些活动,为我国的青少年科学教育事业注入更多活力,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的未来之星。

 

Copyright © 2021 西南大学科学技术处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10及以上版本或火狐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以获得最佳浏览效果
渝ICP备05006217号
地址: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    联系电话/传真:023-68251230    邮编:400715


扫码关注「科技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