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在主要农作物育种领域取得新进展——水稻新品种“西大优46”通过国家审定

文字:农生院 编辑:李翠婷 复审:倪九派 终审: 发布时间:2023-11-22 点击数量:

学校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自主选育了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西大优46”(国审稻20220087)通过国家审定。该品种是继学校获得首个主要农作物新品种“西大优216” (国审稻2015008)以来的第二个我校自主选育的主要农作物国家审定品种。

该品种由不育系19-7A与自育恢复系R419组配,表现出产量高、米质优、抗逆性好等特点,米质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3级,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稻区、贵州省(武陵山区除外)、云南省的中低海拔籼稻区、重庆市(武陵山区除外)海拔800米以下地区、陕西省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水稻是我国乃至世界最重要的粮食作物,重庆地区由于寡照和高温是全国稻米品质改良难度最大的稻区之一,寡照会导致水稻生长光合作用不足;高温则将“逼熟”水稻,使其从抽穗到收割之间仅有30天,比许多优质稻种的生长时间短10-20天,导致稻米品质降低。因此,选育适合于高温伏旱的优质水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西大优46”水稻品种2023年分别在四川、重庆、贵州和陕西等适宜种植稻区示范推广,面积总计达12万亩,在各地种植产量增产明显,综合性状优于各地当家品种,预计2024年推广面积达30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