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环学院三个研究团队分别在高水平期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文字:科技处 编辑:科技处 复审: 终审: 发布时间:2020-04-23 点击数量:

今年以来,资环学院已有三个研究团队分别在国际顶级期刊成功发表最新研究成果,这三个研究团队均是由近两年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组建并担任负责人,表明资环学院引进人才成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海恩斯莱恩伯格院士团队在2020年3月以“Significance of mycorrhizal associations for the performance of N2-fixing Black Locust (Robinia pseudoacacia L.)”(菌根共生对固氮植物刺槐性能响应的意义)为题的综述文章被土壤学领域顶级期刊《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近五年平均影响因子为6.065)录用,该期刊是国际土壤学领域常年排名第一的顶级学术期刊。文章回顾了近年来菌根真菌在与刺槐的共生关系中促进刺槐营养吸收、提高刺槐固氮效率以及加强刺槐的逆境抗性的研究成果。文章认为,刺槐能够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入侵物种,是与其能够与菌根真菌和根瘤菌共生密切相关的。文章提出将刺槐-根瘤菌-菌根真菌三体共生系统作为一种模式来研究植物营养循环的可能性,并提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文章通讯作者为分子生态生理研究中心青年教授胡斌博士。

吕陈生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环境科学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Letters》(《环境科学与技术快报》,近五年平均影响因子为7.341)发表了一篇有关全球蜜蜂大量消失的研究论文,并被评选为2020年4月的期刊封面文章,文章题目为“线粒体的功能障碍:解释全球蜜蜂蜂群崩溃的一个合理通路”。该研究团队通过一个创新的生物标志物(线粒体损伤),将上游农药的暴露与蜜蜂下游的总体健康状况(包括蜂群冬季存活)连接起来,提供了蜂群崩溃失调症(Colony collapse disorder , CCD)的机理解释。该研究成果不但将有助于阐明全球蜂群崩溃失调症的潜在机理,同时对了解环境污染物的亚致死剂量暴露的毒性有新启发。

    陈新平教授团队在土壤-作物系统综合管理(ISSM)策略对设施蔬菜可持续生产评价影响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分别于2020年1月和3月被《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清洁生产》,近5年平均影响因子为7.051)和《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环境管理》,近5年平均影响因子为4.962)收录发表。研究团队根据特定的土壤和作物特征,设计土壤-作物系统综合管理(ISSM)策略,通过两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ISSM能够显著提高设施辣椒和番茄产量17%-37%,显著降低碳足迹30%-43%,同时显著降低肥料投入;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作物系统综合管理策略能够实现农业绿色发展。两篇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均为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中心青年教师王孝忠博士,通讯作者为陈新平教授。《清洁生产》是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的顶级期刊;《环境管理》是环境管理学领域的国际权威期刊,目前在JCR分区中处于环境科学领域一区(Q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