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报!2024年重庆市“最美科技工作者”、北碚区“十佳科技工作者”名单出炉,学校榜上有名

文字: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北碚科协 编辑:科技处 复审:段有德 终审: 发布时间:2024-06-03 点击数量:

5月29日,以“弘扬科学家精神 勇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为主题的2024年重庆市“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在重庆科技馆举办,现场发布2024年重庆市“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单并进行颁奖。学校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罗克明获得2024年重庆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据了解,获得2024年重庆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的科技工作者中,有德高望重的院士,有聚焦“四个面向”矢志创新、勇攀高峰的科研人才,也有为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和公众科学素质提升作出积极贡献的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

在主题活动现场,罗克明、王育新、汤伦华、蒋丽英等4名科技工作者代表宣读了《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中创新争先、建功立业——致全市科技工作者的倡议书》,号召全市科技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六届五次全会部署要求,满怀感恩之心、爱戴之情、奋斗之志,弘扬优良传统,争做科学家精神的传承者;服务国家战略,争做科技自立自强的排头兵;促进成果转化,争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坚持科技为民,争做提升群众幸福感的贴心人,在现代化新重庆科技创新事业中创造精彩、展示风采、赢得喝彩。


今年5月30日是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北碚区选树10名“十佳科技工作者”,学校3人获得北碚区“十佳科技工作者”称号。

张盛林  西南大学研究员

他以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投身于“乡村振兴”之中,将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魔芋产业推广工作中去。带领西大魔芋探索形成“1+X+N”模式,深入南方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山区推广魔芋新品种和新技术,带动500多万芋农脱贫致富;同时,他长期从事魔芋科技研发,在种质资源开发、新品种选育和魔芋防病丰产栽培技术研究等方面成果显著,其研究成果推动南方山区形成年产值上百亿元的特色魔芋新产业。先后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三等奖、重庆市自然科学二等奖、金桥奖。编写魔芋专著3本、获得专利3项、主持科技部支撑计划项目、制订关于魔芋的国家标准,对当前魔芋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李晓林  西南大学高级实验师(2023年被重庆市老科协评为研究员)

他退休不退岗,自2016年从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果树研究室退休以来,始终活跃在云阳县、南川区、綦江区等重庆多个区县,义务定点指导北碚区静观镇金堂村、澄江镇上马台村和东阳街道西山坪村示范户的果树丰产栽培技术,现在已初见成效,让“夕阳”照耀在乡村果园。为果农免费编写“李子的周年管理技术要点”等多种果树栽培资料,适时指导果农开展生产。建立“果员之家”微信群,在线解答果农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在北碚辖区内社区开展“庭院园艺的特点和实践”“果品的营养价值与健康”等专题讲解。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重庆市自然科学三等奖2次;获国家专利1项。退休后,先后获得西南大学“风采老人”2次、重庆市老科协优秀会员、重庆市高教老协先进个人、西南大学老教授协会先进个人、民建北碚区社会服务特别贡献奖等称号。

 

 

 罗克明  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他致力于加强科技研发与应用,推动桢楠、香樟和鹅掌楸等重庆市主要珍贵用材树种的培育和创新利用;并为重庆市林业局提供基于科研成果的政策建议和技术指导,制定和优化相关的林业管理规程。近年来,他主持转基因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物育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20余项,参加国家重点基础计划“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7项。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Current Biology、Plant Cell、Nucleic Acids Research等发表论文90多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0项,授权省级林木新品种2个。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