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风传承系列活动之一】学校科协举办港澳台大学生暑期研学沙龙—卢作孚北碚乡建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启示

文字:涂嘉陵、孔令湫 编辑:孔令湫 复审:李雪梅 终审: 发布时间:2023-07-16 点击数量:


7月15日,由西南大学与中国科协、教育部主办,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重庆市科协、重庆市教委、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共同承办的2023年港澳台大学生暑期实习(重庆)活动之乡村振兴示范区域研学参访活动在北碚区开展。学校科协联合北碚区科协举办西南大学“学风传承讲述科学家故事”系列活动,邀请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潘家恩教授“卢作孚北碚乡建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启示”主题讲座。重庆市科协、北碚区科协、学校科协有关活动负责人及重庆市内就读的港澳台大学生代表40余人参加了活动。活动由重庆市科协国际部副部长唐亚主持。

潘家恩教授与同学们共研共学通过学习陶行知学习的故事、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观看《百年乡建》视频,引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是我国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城乡事业 全域开发”“农文旅融合的早期实践”“社会企业与乡村建设的融合”“社会组织与教育的融合”“内外融合:外发促内生与内联促外引”等五个方面,讲解了百年乡建的一波三折,以及乡村复兴的历史机遇。引导同学们用整体思维走进卢作孚先生的乡村建设事业,以全新视角了解其对当代乡村振兴的现实启示。

会上,潘家恩教授讲解了卢作孚、晏阳初、梁漱溟陶行知等乡建领军人物的乡建特点。梁漱溟先生曾说“乡村建设,实非建设乡村,而意在整个中国社会之建设”。潘家恩教授以近代北碚的乡村建设与融合发展为例,生动体现了卢作孚乡村建设中的整体性思想,同时为当代乡村振兴提供了现实启示。潘家恩教授指出,乡村建设要坚持城乡视野,全域开发,将乡村建设为集生产、生活、文化、游览等为一体的整体区域。在经济建设上,要以发挥整体功能效益为导向,坚持产业融合的发展道路。在建设力量方面,要充分调动社会企业、社会组织、各类人才共同参与,推动各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和有机融合。

在交流环节,同学们竞相发言,畅谈体会。同学们表示,本次活动让他们接受了爱国主义和科学家精神教育,感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后的新农村和新风貌,以更好将个人成长成才融入祖国发展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