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由学校夏庆友教授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部省联动项目“长江上游特色濒危农业生物种质资源抢救性保护与创新利用”启动会暨执行与管理方案交流讨论会在校召开。科技部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农业科技处处长葛毅强、重庆市科技局副局长许志鹏、学校副校长王志坚等领导出席会议。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杨维才院士,以及来自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西南大学等专家、学校科技处相关负责人员、项目首席夏庆友教授、课题负责人和骨干成员共计9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科学技术处处长胡昌华主持。
王志坚代表学校致辞,对与会人员表示热烈欢迎,对长期关心和支持西南大学科技创新事业的领导专家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西南大学作为项目牵头单位将全力支持项目的实施,做好项目的组织协调以及管理服务工作,保障该项目顺利推进。
许志鹏代表项目推荐单位对科技部给予重庆市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并就项目实施提出了要求和建议,他鼓励项目团队在课题设计上要有突破,勇于创新。重庆市科技局将配合好项目主管部门的工作,全力支持项目高质量推进,积极做好相关管理和保障工作。
葛毅强总体介绍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管理的情况和要求。他指出,项目承担单位和专家们要提高政治站位,贯彻落实构建绩效导向型、事业引领型科技创新体系,切实履行好科技创新国家队的职责。要紧紧依靠牵头单位和项目首席科学家,建设团结高效的创新队伍,聚焦项目目标攻坚克难。加强实施全过程监督与管理,加强对重大成果和标志性成果进行培育和凝练,切实解决资源保护和种业方面的“卡脖子”核心关键技术。农村中心项目专员戴翊超详细介绍和解读了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各项管理规定和要求,传达了“农业生物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利用”重点专项的总体设计和目标,希望项目团队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
随后,项目负责人夏庆友教授从项目总体目标、考核指标、研究内容、任务分工、经费安排与重要节点、绩效管理等多个方面详细介绍了项目的实施方案。杨维才院士和项目组专家就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了充分论证,肯定了项目执行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针对项目实施和管理的重点与难点提出了诸多宝贵意见,希望项目团队要注重管理创新,按照项目实施的总体要求,加强各个课题组的衔接和交流,注重产学研协同,及时统计和掌握项目阶段进展,做好培育重大标志性成果的宣传交流与推广工作。同时,希望项目组能够加速推进科研进展,以政策为引导,为项目为契机,以平台为抓手,切实做好长江上游种质创制工作,以实实在在的突破性成果,为重庆科技创新和国家种业“翻身仗”做出重要贡献。
下午,专家组和项目骨干成员参观考察了西部科学城(重庆)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并举行了项目课题和物种研究方案研讨会。4个课题负责人和各物种研究骨干分别汇报了实施方案,专家组就课题间的协作、关键节点把握、组织安排管理等多方面工作进行了指导,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据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业生物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利用”重点专项部省联动项目“长江上游特色濒危农业生物种质资源抢救性保护与创新利用”,由科技部和重庆市共同凝练需要,联合投入,协同管理。西南大学与市内外8家单位组建的研究团队主要针对长江上游农业濒危物种资源丰富,但缺乏有效保护和利用等问题,以“种质收集——保护利用——机制解析——技术研发——种质创制”为主线对蚕桑、罗非鱼、柑橘、茶树、黄连、崖柏等特色及濒危物种开展抢救性保护、挖掘、种质创制及数字化研究工作,为未来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升级提供科技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