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处战疫日记(二十)——“向疫”而行,我们胜利了

文字:张瑞淼、黄斌 编辑:胡昌华 复审: 终审: 发布时间:2022-12-11 点击数量:

“12月9日12:00起,全体师生员工可通过一号门(行人)、二号门、三号门、五号门、六号门、七号门、八号门等正常通行……开放公共教室、图书馆、实验室、运动场馆、超市、银行、理发店等。”当看到此通知时,科学技术处和科学中心所有员工欢呼雀跃,庆祝这来之不易的抗疫胜利!

自11月4日学校发现疫情以来,科学技术处和科学中心第一时间响应学校疫情防控指挥部决策部署,13位老师报名争先进校当志愿者,认真贯彻落实疫情防控方案,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处内工作首要政治任务,统一思想,积极应对,扎实推进学校疫情防控志愿工作和科技管理工作,以实际行动诠释使命担当,牢牢守住疫情防控安全线,为打赢疫情防控狙击战贡献力量。点点滴滴,感人瞬间,值得纪念。

 “疫”不容辞,勇当先锋——胡昌华处长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学校吹响了抗击疫情的号角。为了做好学校抗疫工作,更好统筹处内事务,胡昌华处长第一时间奔赴学校,按照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安排,带领科技处全体抗疫志愿者,深入疫情防控一线工作,率先示范、身体力行,坚决扛起学校第九片区的疫情防控工作责任。坚持把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及时排查各类风险隐患,无论是统筹做好核酸检测秩序维护,还是协调解决楠园片区民族学生就餐问题,胡处总是冲在一线,率先垂范,身体力行,食堂,操场、办公室都留下他忙碌的身影。在统筹参与学校抗疫工作之余,胡处还同步推进各项科技工作,多次组织线上各类科研项目的鉴定会与评审答辩会,做到防疫不松懈,工作不停歇。

抗击疫情,争做“逆行者”——科学中心黄斌主任

当得知疫情来袭,黄斌主任早早来到校门口,但最终因为时患重感冒,未能准许进校参与抗疫工作。但黄斌主任积极报名参加社区志愿工作,始终站在抗疫第一线。11月28日获得学校批准成功进校,通过5天隔离,正式加入抗疫志愿者队伍,12月3日投身到的核酸检测秩序维护工作中。

抗疫有我 共克时艰——倪九派副处长

面对疫情,他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冲锋向前的勇敢和决心。始终坚守在岗位上。积极参加核酸检测现场秩序维护与宿舍园区学生情况的巡查工作。为保障老师们日常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他常常往返抗疫现场与办公室之间,做好管理服务工作,好多个日子里,他都工作到深夜……。

恪尽职守,携手抗疫——段有德副处长

段处的妻子作为一线医务人员,两位双双进校携手做志愿服务,将家里两个孩子托付给外婆照顾。夫妻俩因忙碌的抗疫工作自第一天进校起一直未见面。15日,他和妻子完成当日核酸采集后进入脱卸区不期而遇,当脱下防护服后,夫妻俩对视一笑,瞬间,泪水模糊了彼此的双眼,夫妻俩终于以“你扫码来,我采样”如此浪漫的方式见面,一定会永远留存在彼此的心中。此情此景,终守一生。

阳光总在身边——张蓝月

无论是留下两娃在家,只身进校抗疫;还是封控紫藤苑,依然做好抗疫日记,记录下团队每日幸福的闪光点滴;或是持续同步推进的核酸检测志愿工作和科技服务工作,她就似那一缕阳光,送予大家温暖和正能量。在张老师这里,体现了甘之如饴,生活也能过成诗。

永远乐呵呵的人儿——谢珍

心绪为疠疫而牵动,热血因英雄而沸腾。战“疫”关头,不须人人赴楚,但能人人向国。在竹园临时核酸检测点,谢珍每天都会完成800人次以上的信息录入工作,虽然骤降的温度、刺骨的冷风冻僵了她进行人员信息录入的手指,但面对排队站在寒风中等候的同学们,她不敢有丝毫耽误,默默活动着僵硬的手指,加快扫码的速度,为学生的健康安全保驾护航。

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刘长清

进校第三天,干劲十足的刘老师就被突如其来的静默管理封控在紫藤苑,得知自己被封控管理的刘老师第一反应不是操心自己的安危,而是担忧迫在眉睫的军工资质的申请和认定工作,急得刘老师团团转,只能暂且先把千头万绪的准备工作在线上安排妥当,再通过其他同志协助落地实施,将满腔热忱转为线上服务随时准备为大家排忧解难。11月14日,从紫藤苑结束七天健康监测顺利归队的刘老师积极投身新一轮的核酸检测信息录入服务工作中,清冷的小雨和微微寒风抵不住他封控七天后释放的热情和专注,享受着煎和熬都是美味的过程。

兼职司务长——周昌华

周昌华老师作为50+的“大龄”志愿者,主动申请进校和年轻同志们一起奋战,并一肩挑起了团队后勤保障的大梁,被大家亲切称为“司务长”。周老师白天在核酸检测现场维持秩序,下岗后为大家熬着青菜粥、凉拌面,甚至纯手工制作了擀面杖,大家齐聚一堂欢声笑语包饺子。清淡又爽口的晚餐成为我们每日幸福的最大期待,初冬风味,有苦更有甜。

抗疫必定有我——刘海鹏

在这场全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换作谁都不能置之度外。“舍小家,为大家,作为共产党员,我应该冲在前面”,刘海鹏老师如是说道。作为一名新生儿的父亲,他主动请缨第一时间进校,承担起学校核酸检测扫码工作和校内家属区人员摸排工作,没有一天停歇。而学校各项科研工作正值关键时期,2022年度年终绩效结算(科研)工作,正是核算项目数据的紧要关头,刘老师连续多日整晚加班,整理、清点、复核各二级单位基础数据。加之封控特殊时期,电话、线上解释沟通工作量陡增,为科技工作管理服务工作大大增加了难度。时有所需,必有所为,刘老师没有一句怨言,及时高质量完成所有工作。

巾帼不让须眉——陈晨

作为全处第一位报名的女战士,陈晨参与了全程的疫情防控志愿者工作。她工作时常横跨南北校区,走过家属区三角形点位的楼栋;她做过核酸检测扫码,做过楼栋登记常住人口信息,做过“保供点”秩序维护,哪里需要她,她就出现在哪里。巾帼不让须眉,陈晨把最基层的工作做牢做实,为学校防控工作尽心尽责,用自己的实际工作彰显西大人的勇气和担当。

总是跑步前进——江梦梅

抗疫路上,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有无数可爱的人奋不顾身、前赴后继,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江梦梅坚决服从学校疫情防控指挥部调配,迅速下沉一线充实力量,配合校医院工作人员核酸信息录入、入户巡查等工作,确保第一时间到岗到位、第一时间投入战斗,为疫情防控注入西大人的力量。远远看到一个跑动的身影,总是梦梅老师,这份风雨同舟、分秒必争在梦梅老师身上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无悔的青春——张瑞淼

4号早上正在睡梦中的张瑞淼被急促的铃声叫起,得知学校突发疫情急需进校志愿者,她二话不说拎起行李箱就进了学校。在繁忙的抗疫志愿工作之余,她除了要线上线下接待来访师生办理业务,还要采购生活和防疫物资为处内志愿者老师解决后顾之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中所指出的那样:“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你们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在此次学校疫情防控战中,张老师用自己的行动书写出“最美逆行”的青春故事,绽放出无怨无悔的青春光芒。

年轻人的担当——于泽东

疫情防控是一场没有旁观者的全民行动,但在这场与时间赛跑,同病毒较量的比拼中,到处活跃着年轻人奉献的身影,处处都能看到青春的力量和担当。在严峻的疫情面前,于泽东勇敢地站了出来,义无反顾,迎难而上。作为项目办唯二驻守校内的老师,他的电话常常被急需办理业务的科研老师“打爆”。他一边扫码,一边回复信息的动作稍显慌忙,但也闪烁着奉献的光芒。作为坚守到最后的志愿者,问及选择留守的原因,于老师笑了笑回答:“总得有人上,那就年轻人来吧。年轻,就不怕苦和累。”

相亲相爱一家人——校外抗疫小分队

自从疫情发生以来,不管身处校内或校外的处内老师,都各自在岗位上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竭力保证封控期间各项科技服务管理工作有序推进。张莲带病到办公室处理工作;校外居家办公的同志,在完成自己本职工作外,踊跃投身于社区的疫情阻击战。常怀普老师长期蹲点金凤园区,确保了园区无一例感染。陈文银老师在申请进校参与志愿工作无果后,报名参加了北碚区的“同心”抗疫志愿服务队,每天承担蔡家地区的核酸样本转运工作。黄先智、昌龙然、郑洁、马恋、袁宁积极参加了缙云社区组织的疫情防控志愿者队伍,负责扫码登记信息、秩序维护、酒精喷洒等工作。

疫情突发以来,校外居家的老师纷纷投入到关心关怀校内抗疫小分队和社区抗疫工作,李雪梅副处长、袁宏宽副处长多次关心问候抗疫老师们,给予了大家战胜困难的信心。袁处亲手做的卤菜、张彩彬老师的烙饼、郑洁、常怀普、王嫣红、唐雪梅、马恋、孔令湫、袁宁、李翠婷等投喂的爱心蔬菜水果……太多的感动,不说感谢,因为——我们是命运共同体,我们是相亲相爱一家人。

“同气连枝,珍重待春风”,在这场保卫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严峻斗争中,科学技术处和科学中心全仁披挂上阵,在疫情防控狙击战一线同疫情“短兵相接”,展现出科技团队“精兵强将”攻城拔寨的气魄,我们做到了“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是一场历经艰险的旅程,但我们最终不辱使命,不负学校众望。

坚持到最后,我们胜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