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举行向仲怀院士从教60周年曁蚕桑学科发展座谈会

文字:科技处 编辑:科技处 复审: 终审: 发布时间:2018-11-29 点击数量:

  “向仲怀院士从教60周年曁蚕桑学科发展座谈会”11月21日下午在东方红会议厅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张卫国,副校长崔延强、靳玉乐、王进军,原副校长丁忠民、周常勇,重庆师范大学校长周泽扬,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钱永华,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原主任张诗亚,苏州大学原动物科学院院长沈卫德,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鲁成,党办、校办、组织部、宣传部、教师工作部等职能部门以及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技术学院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和师生代表共计80余人欢聚一堂,分享向先生的人生故事和成果,畅谈蚕桑学科发展大计。座谈会由崔延强副校长主持

 座谈会上播放了由学校新闻传媒学院陶红教授团队制作的短片“一个学科,一个团队,一个人六十年成长的故事”,向仲怀院士教坛60年来的奋进足迹和杰出事迹徐徐展开,令人动情。

 张卫国校长致辞,对向院士表示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对各位领导、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张校长简要介绍了向院士的从教从研经历和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表示向院士先后培养了多名蚕学界杰出的中青年科学家,不仅为中国蚕学研究作出了杰出贡献,也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是西南大学的一面旗帜。张校长提出,广大教师应当学习向院士身上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荣校爱校的优良品质,并希望通过举办向院士从教60周年座谈会,将向院士身上老一辈西南大学人的这种精神能够传承下去,让一代代西大人为了学校美好的明天共同努力。

 张校长指出,目前学校正处于双一流学科建设的初期,蚕桑学科是其中最重要的支撑学科之一,西南大学作为蚕桑学研究的重要参与者,拥有国际规模最大的蚕桑科研团队,建有本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张校长进一步强调,学校取得的硕果更加离不开向院士的指导,衷心地希望向院士在身体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多关心和支持实验室的工作,为学校学科建设多提宝贵意见,相信学校将在向院士这面立德树人、科学研究大旗的感召和引领下,攻克双一流建设的一道道难关,迈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大学目标。

 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生物技术学院院长代方银发言,系统介绍了向院士先后在桑蚕病害、资源、育种、遗传等众多领域取得的代表性成果和重大贡献,并表示向院士数十年坚持不懈,不断以创新成果推进学科建设,成功改造了古老传统的蚕桑学科,希望学科年轻一代应按照向院士的要求和嘱托,做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作为和贡献。

 沈卫德教授回顾了向院士留日期间的光辉事迹,谈到向院士作为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派遣的第一批留日学生之一,努力学习先进研究技术,组织翻译日本蚕业界的最新权威著作,探讨我国蚕桑的发展出路,为振兴了西南的蚕桑学科、带动全国各地蚕桑科研和产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钱永华教授概括了向院士在四个方面具有难以望其项背的成就:一是对我国蚕业科技发展的卓越贡献;二是对蚕桑学科建设的杰出贡献;三是在发展现代蚕桑产业中的引领作用;四是对青年一代的教育培养和深远影响。

鲁成教授作为向院士的第一个博士生,对向院士作为著名科学家的智慧高远、精神伟大,和做人品格表达了崇高的敬意,认为向院士作为一代宗师、时代楷模,值得年轻人学习。

 周泽扬校长在发言中谈到了向院士非凡的战略眼光、战略思维和战略举措,实现了全国蚕桑研究的大联合,促进了传统蚕桑学科向现代学科的转型升级,表示为向院士的家国情怀和敬业精神深深折服。

 丁忠民教授充分肯定了向院士作为科学家、管理者和领导者的卓越才能,总结了向院士在担任各种角色中的深厚影响力,推进了学科、学校的发展,具有显著社会影响。

 张诗亚教授从学科发展的根本出发,谈到了新形势下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认为创造新的学科,培养新的生产力,才是大学的责任。

 向仲怀院士对学校举办60周年座谈会表示十分感动和感谢,他回忆了个人、学科、学校的相融、互进的历程以及深厚情感。希望大家通过座谈会,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意义下,凝聚共识、形成合力,进一步加强蚕桑学科发展和学校的双一流建设。

 向院士对自己的导师蒋同庆教授表示深切缅怀,在学校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时期,希望学校教育工作者能以老一代科学家为榜样,不计得失,秉承高尚品质,甘于奉献,不愧于祖国和民族。向院士同时告诫晚辈,要勇于担当历史责任,勇于扛起发展大旗,勇于承担教育使命,创造个人价值,为学校、为社会、为国家贡献力量,也希望学校发展的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