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当前,学校正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在中国科协学风传承行动的支持下,学校科协推出《学风传承 讲述西南大学科学家故事》栏目,以科学家精神为引领,树立典范楷模,宣传科研榜样,讲好学校科学家故事,涵养优良作风学风,敬请关注。
几十载躬耕不辍,攀食品科技高峰。耄耋年初心不改,育国家栋梁之才。心怀国之大者,他是食品科学领域的巨人,在自主创新前沿奋勇争先。心怀师之大者,他是万千学子的灯塔,在立德树人路上孜孜不倦。陈宗道,一位为国为民的科技工作者,忠于党的教育事业,为我国食品科学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个人简介
陈宗道,男,浙江余姚人,1941年1月生,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首批“食品科学”学科带头人。1958年至1963年期间就读于南京林学院,1963年入学西南农学院,师从陈兆畦教授,从事植物生理生化相关研究。文革结束后,于1982-1984年期间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访学,师从美国著名风味化学专家Dr. Maga。1987年聘为教授,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9年被评为博士研究生导师。1992-1996年任西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曾到德国、法国、荷兰、意大利、奥地利、印度、波兰等国学习,开展合作研究。
陈宗道从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主攻食品化学和食品营养学方向。他先后讲授食品化学、食品营养学、茶叶生物化学、专业英语、科技论文写作、高级食品化学、食品感官鉴评、硕博士研究生班讨论、食品科学进展等课程。经过多年的教学工作,他累计培养了27名博士研究生和69名硕士研究生。
我国食品专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1963年,陈宗道作为研究生入学西南农学院,从事植物生理生化相关研究。1982年,陈宗道作为访问学者到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访学。陈宗道十分珍惜这次访学机会,在两年的访学时间里,他既要学习课程,又要准备实验和辅助带实验,还要在导师指导下,充分利用学校的仪器设备进行科研工作。通过努力,他实现了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一篇文章的愿望。
陈宗道在美国学习食品学科知识的同时,还着力收集和比较美国和其他先进国家食品学科的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办学条件及其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开始思考我国食品学科教育的发展途径。
1983年,四川省农业生产大发展,有着把农产品转化为食品的强烈需求。当时我国的食品学院均在轻工类大学、海洋类大学中设立,如无锡轻工业学院(现江南大学)、天津轻工业学院(现天津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培养为我国大型食品企业如啤酒厂服务的学生。当时的农业部勇于打破计划经济的桎梏,在部属高校西南农学院成立了食品科学学院,成为了农业部系统最早成立的食品学院。
西南农学院的食品科学学院成立之初面临着如何发展的问题。陈宗道认为,以轻工类食品学院为模板建设食品学院并不能解决国家的急切需要,培养的学生也找不到好的去路。农业院校食品学院在生物学科、贮运、物流、加工工艺等方面有着独特优势,可以走也必须走一条我们自己的发展道路,学生才会有比较广阔的就业面向。在目标确定后,学院的教学体系、课程设置、教材、实验室建设等,都尽量与国际接轨。我们的办学理念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许多后来开办食品专业的学校都会到我校来取经。
目前,全国食品类本科院校有二百多所,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农业院校食品学院,为我国食品制造业、食品物流业的发展贡献了力量。我国最高学术领导机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设的食品学科组由8人组成,其中农业院校占4人,而农业院校中有西南大学1人。
世纪之交世界各国发生一系列重大食品安全问题,如英国和欧洲有疯牛病事件,我国有三聚氢胺毒奶粉事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公明教授召集全国食品院校专家起草了建立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专业的建议书,在于若木(时任中国营养学会荣誉理事、微量元素与健康学会名誉会长)的支持下,获得了教育部的批准。西南大学成为我国最早成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院校之一。随即在广州举办的全国食品会议上,陈宗道作了“食品安全高等教育的国内外比较研究”的主题报告,介绍了世界各国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相关情况,明确了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教学体系、课程设置和基本质量要求。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建立为我国食品工业的健康发展和我国的治国理政作出了贡献。
陈宗道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希望青年教师有正确的政治素养和健康的身体,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如参加各种会议,去工厂企业机关实践。陈宗道有意识地物色优秀教师,安排他们逐步担负起各门课程的教学科研工作,即第一年分担一半课程的教学,第二年则全部承担。陈宗道注意传授教学经验,特别是实验课的组织教学。陈宗道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鼓励他们读硕读博。当青年教师遇到经济困难和挫折时,陈宗道会施以援手,正确引导其渡过难关。
在教材建设方面,陈宗道作为主编或副主编出版规划了多部教材和专著,如《食品生物技术概论》《食品化学》《油脂化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食品质量管理》《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食品物流学》《食品物流安全的管理与技术》《食品标准与法规》《餐饮业必读》等多部教材。一些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和化学工业出版社等)请陈宗道去主持他们召集的教材会议,为选题和编审队伍等进行质量把关。
在解决了食品系的这些问题后,农业部系统内的食品学院迅速发展,在全国范围内遍地开花。
为人谦逊,乐于奉献
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访问学习期间,陈宗道当时已是中共党员,因此被中国大使馆任命为科罗拉多州中国访问学者联谊会的会长,主要负责中国留学生的各种事务,如租房、买自行车、买菜等。在此期间,陈宗道热情积极地帮助中国留学生遇到的生活困难,使中国留学生能迅速适应新环境。
在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办学之初,经费资源非常紧张,陈宗道作为学院经费较多的专业教师,经常分享自己的试剂药品和仪器设备给年轻教师,帮助年轻教师发展,使得学院教师能够迅速成长,助力学院发展。
知识传授求根问底,莘莘学子桃李天下
在培养学生方面,陈宗道知识传授要求透彻,不光传授知识本身,还传授知识是怎么来的。例如,在介绍维生素B12时,不光讲授维生素B12的结构、性质、生理功能以及缺乏可能导致的问题,还会以一些小故事,介绍维生素B12的发现过程。为了促进研究生的发展,陈宗道在食品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课程中加了一门课程《研究生班讨论》,主要讲解如何做科研、怎么选题、如何发现问题、如何调研等问题,使学生们快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
陈宗道擅于将学到的知识活学活用,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例如食品营养学这门课程,陈宗道要求专业教师必须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如果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则不能上营养学这门课,否则不能使学生信服。陈宗道还总是将食品化学和营养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灵活应用。有一次,他去朋友家做客,经过观察判断出女主人患有糖尿病,女主人非常惊讶,因为她昨天才从医院检查出血糖问题,还没有其他人知道,“这是根据我在食品营养学的知识看出来的”陈宗道说道。
陈宗道特别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有一次,他的学生李洪军发现可食性涂膜处理鱼后,放在通风橱中2个月都不会坏。于是,陈宗道将该课题作为李洪军的硕士毕业论文,鼓励他继续深入研究。李洪军顺利完成了硕士学位,并对食品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也成为了食品科学领域知名的专家。
除了在教学与科研方面的贡献外,陈宗道还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工作。他牵头承担了许多扶贫项目,其中包括与万源人民政府合作的科技扶贫综合技术开发与推广项目,成果之一就是开发出了“巴山雀舌”名茶新产品。此外,他还主持了“巴山富硒茶系列产品开发研究”项目,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陈宗道的科技成果成功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为当地带来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风雨润桃李,黑白画春秋。陈宗道几十年如一日奋斗在教育一线,他不仅是一位有着丰富经验和深刻见解的学者,也是一位有情怀、有担当的领路人。他为教育事业、科研事业和社会服务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我们学习的榜样。